8月9日,在呼和浩特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内蒙古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与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的“诚信内蒙古”分站点正式投入开通运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个人诚信体系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发布,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人社部劳科所研究表明,中国有8亿就业人口。而这8亿人口在职场中的社会诚信表现,决定这个企业的兴衰,决定着中国的企业是否能做成百年老店,是否能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而职业人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决定着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还是人力资源的强国。
现实的职场中,违约频频发生,闪辞、恶意跳槽犹如家常便饭,泄漏商业机密、带走客户层出不穷,使企业主丧失了去积极培养自己员工的动力,走进了挖人与被挖,再挖人,再被挖的恶性循环,使职业人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底线极度的缺失。
这就急需一种以身份证号码为信用代码建立长效诚信约束机制、一种“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职场诚信体系的建立。据《纲要》规定要求,要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国个人诚信综合管理平台”早在2011年成立之初就在“个人诚信”,特别是职场诚信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作为识别手段进行了有益、大胆的尝试,同时建立了一种让“守信者收益,失信者受戒”的长效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它开创了中国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新模式,而此次《纲要》的出台更是验证了这种模式的正确性,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将会在《纲要》的指引下为中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谱写出新的篇章。
而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平台以个人诚信档案的建立查询为核心功能,并在档案查询时设计了较为周密细致的加密方案和功能设置,力求在为企业和个人做好服务的同时,更好的尊重个人隐私和保护企业的机密。这些都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除了个人诚信档案系统的核心功能外,平台还推出了个人诚信报告、个人诚信简历、雇前背景核实等多项服务,将满足不同人群和组织的需要。届时,大学生、求职者可以持个人诚信简历或个人诚信报告,用自己的“诚信简历”或“诚信报告”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建立实现对在职人员的管理和约束,通过档案查询把控用人风险,聚揽贤才。随着该体系进一步的健全,让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公司合作投资、公务员招考,都可以通过个人诚信平台先了解对方的诚信“底细”。
当前,内蒙古信用中心已获得各省市信用共建协议,并且和很多省市信用中心或第三方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考虑到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平台已建立多个区域板块,在全国的“大平台”的基础上,设立区域性分平台运作模式,这次与内蒙古信用中心共同合作的“诚信内蒙古”分站的开通使用,标志着个人诚信体系中职场诚信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标志着“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诚信体系的建成!